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>新聞資訊>近期關注 > 正文

            高職需要“一專多能型”教師

            作者: 來源:《中國教育報》 發(fā)布時間:2017年05月03日 點擊數:975 字號:【

            近年來,關于大學學術與教學“兩張皮”的爭議頗多。不但普通本科高校(尤其是名校)莫衷一是,以培養(yǎng)技能人才為己任的高職院校亦復如此。作為高職院校,培養(yǎng)高質量的技能人才既要有適當的理論教育,更要有校企一體化的專業(yè)實踐。此外,教師還要通過高水平的應用型研究和一定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等創(chuàng)新性活動,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能力,并引導學生從“知其然”向“知其所以然”轉變。

            事實上,在高職院校內部,學術研究與教學也明顯存在強弱分野、涇渭分明的現象。學術當陽稱尊,成為教師名利雙收的直接載體,教學則逐步邊緣化。

            將兩者對立起來本身就陷入認識誤區(qū),而受害最深者則是廣大莘莘學子。學術研究與教學本來就是一體兩面,既不應該也不可能針尖對麥芒。要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,任何教師都必須進行形式多樣的學術研究。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博耶認為,學術可分為四類:發(fā)現的學術、綜合的學術、應用的學術、教學的學術。每個大學教師都需要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學術研究。當然,不同類型的學校應有所偏重,甚至“有所為,有所不為”。高職院校應該將“教學的學術”與“應用的學術”有機結合,并將兩者融為一體,巧妙地滲透于技能人才培養(yǎng)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直接或間接讓學生受益。

            一流的高職院校、一流的職業(yè)教育專業(yè)必須首先有一流的教學,一流教學的本身就蘊藏著深厚的學術思想和嫻熟的專業(yè)技能。舍此,不過是人云亦云,既不知“是什么”,更不知“為什么”。如此“以其昏昏”,何以“使人昭昭”?這樣的教師永遠不可能成為高水平的職業(yè)教育專家,最多是止步于“舌耕”的教書匠,其區(qū)別只在于教齡長短而已。他們容易成為知識的“傳聲筒”和“攝影師”,而非點燃學生思想火花、創(chuàng)新激情的“太陽”。

            在高等職業(yè)教育中,“教學的學術”與“應用的學術”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,后者著重進行科技成果轉化,同時,“應用的學術”還是一種重要的,更具顯示度的學術形態(tài)。一旦水平低下,那么,再好的理論都無法變成高質量的產品,亦無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(yǎng)質量。

            因此,任何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想邁上卓越、成為學生景仰的名師,需要高度重視“教學的學術”和“應用的學術”之間的有機聯系,了解本課程體系所涉主要內容的發(fā)展軌跡和科學前沿,并掌握學生學習動態(tài)、心理狀況,采用最優(yōu)、最適合的教學方法,提高教學質量。特別是對于少數個性較強、特點鮮明的學生,更要因材施教、揚其所長。須知,隨著立體傳媒的影響日益廣泛和深遠,“秀才不出門,熟知天下事”,學生獲得一般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,知識儲備日益厚實,傳統(tǒng)教育中的“一桶水”理論和“君子動口不動手”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的渴求。在這種“新常態(tài)”下,教師只有更多付出、更加深入地開展探索式、研究型教學,才能奉獻高質量的教學。“名師出高徒”,學養(yǎng)貧乏、教學手段單一、方法僵化的教師要想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欽佩難乎其難,他們又如何有能力培養(yǎng)高水平的技能人才?

            所以,按照博耶的學術分類,高職院校既要確保“教學的學術”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,也需要高度重視“應用的學術”,高水平教師應成為將二者無縫對接、有機融合,集理論探索與專業(yè)實踐于一身的“一專多能型”人才。

            (作者胡解旺,系廣東省嘉應學院教育科學與發(fā)展規(guī)劃研究所所長、教授)

            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
            相關閱讀
             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!
            影音先锋国产精品,2020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,亚洲 日韩 人人爽,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欧美v日韩v在线观看